书法家王承有“中国梦·孝亲报恩”作品展亮相国子监 》》》》》》点击进入高清组图《《《《《《 书法家王承有的“中国梦·孝亲报恩”主题作品展18日在北京国子监孔庙博物馆举行。书抄作品既展示了 18.3米的“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”长卷、榜书“中国梦”等时代作品。也汇集了中国传统文化以“孝经”为代表的儒释道、民间论“孝”的主题典籍20余篇,共计300余轴10余万字。作品全部以金色和银白色的楷书、隶书书写,厚重与生动并存,工稳与流畅同在。 “孝道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,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血液,滋养着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精神。王承有“孝道”书抄作品展分为三个部分:“永言孝思”(孝之理),“以孝自牧”(孝之行),“孝为至道”(孝之果)。所抄作品全部为经典文献,除儒家代表人物曾子《孝经》外,还有《文昌帝君孝经》、《佛说孝子经》等佛道论孝的文献,以及民间广泛流传的《劝报亲恩篇》(百孝歌)等。其中,共计57屏的大字繁体楷书《孝经》,是目前该题材存世作品中最大的形制。条幅墨色淡金和银白,纸底粉彩蓝黑,明黄天地镶边,榜书白纸黑墨,深红天地镶边,极尽庄严肃穆。隶书体《弟子规》、《劝报亲恩篇》等,代表了书家对隶书的创新成果,独有的使转形式,铁画银钩般的用锋,多变的雁尾,展示了抄书者的书法造诣。 对于用新体简化字书写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”长卷、“中国梦”等时代作品,王承有先生介绍说,“中国书法史上,从甲骨、到金鼎、石鼓、小篆、隶书、楷书,任何一种字体从创造到成熟,都发生着变化和演进,任何一种字体都具有独特的艺术性。今天的简化字,今日的书法家理应示范之。字形结构变化是否合理,应属文字学领域,而书法家的责任是把既定字形写出‘艺术性’。书写新时期的新经典文献,才是书学的新面貌,才是代表了时代面貌的新书学。同时用简化字和繁体字书写经典艺术化字体,是书法家的‘中国梦’。” |
本文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