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一丹介绍画作《海风》的创作历程 东南网7月23日讯(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谢杨 实习生 钟真真 文/图)闽籍军旅书画家沈一丹,如其字,如其画,是个活脱脱的美人,还是那种带着古典气息的。 在泉州看到她的作品不是第一次了,但在泉州办个展,是第一次。个展的名字听着就美,叫“碧海丹心——沈一丹书画作品展”。喜欢她作品的市民,个展持续至明日,展地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,千万别错过哦。 她6岁开始拿毛笔,那份优雅,渗透在书作的字里行间;她不开车、不上网,那份古典,从生活的细处可窥探一二;她的作品横跨书画,那份大气,不需言语。 昨天,在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、泉州海交馆馆长丁毓玲的引荐下,我们近距离对话沈一丹,美人的书画气质,拂面而来。 字如其人性情流露 究竟是字如其人,还是在多年的练习、创作中习得了优雅? 对于我们的求教,沈一丹笑着说,她认为书画风格与外貌无关,但与性格有关。每一幅书画作品,都是作者性情的流露。 出生在漳州诏安的沈一丹说,当地人喜好书法,过年时、乔迁时要挂新对联,甚至去世了都希望由名家写墓碑。在那样的氛围中,她6岁开始拿毛笔,13岁起获省内各级各类书法一等奖,18岁时获全军书法比赛一等奖。 在这次的泉州个展中,有两幅长卷最“年长”。分别是她16岁时写的《滕王阁序》,和17岁时写的《莲社图跋》。她认为,少年时的书法技巧略显稚嫩,但字写得不浮躁。现在沈一丹长住北京,至今仍然不开车、不上网,“古典美女范儿”不减,作品保持着几分“不食人间烟火”的人文气息。 |
本文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