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89谢稚柳(1910-1997) 松坡高士 设色纸本 镜片 1946年作 款 识:龙鳞识松老,柳絮忆云蒙,平生孤往意,不为足晋通。稚柳居士,丙戌五月。 钤 印:小谢(白)、稚柳(朱) XIE ZHILIU LANDSCAPE Mounted,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1946 83×33m 32 5/8×13 in 约2.5平尺 RMB: 1,200,000-1,600,000 吟谢家足风流 —对谢稚柳《松风高士》的品读 谢稚柳先生的作品予人的审美感受,其中有一大特征,即是给他人无法企及的“雅意”,这个雅,不仅表现在浓厚的书卷气和士侠气,也表现在他对描绘对象的取舍和着眼点的差异,从这件《松风高士》可以品读出一二端倪。 绘画的布局有时候与围棋有相似之处,把重心放在画幅的正中是需要有过人的胆略和超凡的把控能力的。而面前的这件作品的重心就是画面的中心。人物的线条流畅而有韧性,速度并不快而有涩意,可以很显着的看到早年他所追慕的老莲的线条特征。包括人物的形象也秉承老莲的作风,显得甚具古穆之趣。但与老莲不同的是,此作将老莲画中的装饰性格调羽化了,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文学性的诗化意象。人物的神采被赋予了舒缓,高华,悠远,淡然的性格,这固然是把控力的表现,也正是作者人格和学养的物化。在布局中,作者没有用对角对称,S形构图等常见的表现方式,而采用中心放射的结构,除了大胆求奇的能力外,衬景的安排也很见匠心,松树和枫树恰成斜角,由于松的面积较大,为取得平衡,以枫树的红叶色彩求其“分量”感,坡石安排成斜势,以取得“言不尽意”的延伸性,取得了“画一观十”的大场景效果,因而虽然笔墨并不繁杂,却有了很强的耐读性和想象空间,而中心的人物就被包围的景物衬托了出来,而形成了重点鲜明的格局。 再看笔墨的表现,坡石的画法特别是皱法师塔最有研究的董巨一路,虽然仅仅七八层,但皱染是反复进行的,因此显得很有体积感和立体感,松树的勾勒线条很细,但细而不羽,速度反较衣纹快速,但道劲的感觉依旧,松麟是奇偶皱擦染并行的,也追慕老莲风貌,但较老莲秀润细致,松针的画法与老莲挖开了距离,更见笔致的松锐轻快。枫树则趋简,是以少胜多的画法,繁简之间的对比拿捏得恰如其分。 总体来说,此作最用力之处为人物,无论勾勒还是敷色,都具体而微,其次是松干松枝,枫树最简,其层次节奏正好逆时针绕了个圈。所以构图笔墨都显得十分圆满,这件谢老早年人物精品,右上题款补枫之轻盈,是用尽心血的创造。 |
本文导航